过去结婚,写一副对联:“天赐良缘一线牵,花好月圆百年好。”朴素的婚礼,没有鲜花,没有礼炮,没有加成凯迪拉克,没有路虎迎亲车队,亲友恭祝,其乐融融。一对新人相濡以沫,风雨同舟,真的慢慢看着变老。老了,还是长相依。
而今,裸婚虽是时髦,但毕竟寥若晨星。中国习俗,大凡结婚,都会力所能及,甚至踮起脚尖也要婚礼一番。婚礼过后,就是柴米油盐。祝福过后,就是生活艰辛。忠诚于心的,忠诚能成为彼此抵御诱惑的心灵堤坝。寄托于物的,这山望着那山高,对象都是别人的好。于是朝三暮四,见异思迁。风流女子,渴慕更“公主的待遇”;花花公子,期待更妖娆的公主。一方的忠诚,永远追不上另一份变心的翅膀。故而,婚姻的根,不是扎在热闹的婚礼上,而是扎在墨守的良心中。
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,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攀高。人们常说婚姻是神圣的,然而在今天的人们眼里,爱情依然美好,婚姻却似乎不再那么神圣。“一见钟情,婚了;一怒之下,离了”,如今,“闪婚”、“闪离”似乎成为一种“流行”和“时尚”。仅今年一季度,全国就有46.5万对夫妻劳燕分飞,平均每天有5000对夫妻离婚,离婚率达到14.6%,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的离婚率已超过1/3。我们这个曾经号称“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”,正经受着“中国式离婚”的强烈冲击。
“我爱我的家,弟弟爸爸妈妈”。台湾一家人演唱的这首歌,每次倾听,总有无限感触。一向崇尚“家和万事兴”的华夏儿女,为何却抵挡不住“新离婚时代”的到来,中国婚姻的守护神真的下岗了吗?
当今中国婚姻面临五大冲击。
其一,价值观念错位。金钱至上、物质至上和随心所欲。金钱、房子、车子之类作为衡量婚姻质量的重要指标。社会处于转型期,社会变革给婚姻的稳定带来巨大冲击。社会风气恶化,女人变坏就有钱,男人有钱就变坏。个人自由和私欲享受,压倒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。
其二,婚姻伦理崩塌。过去离婚不光彩,而今“好人不离婚,离婚没好人”的观念逐渐转变,现代家庭的凝聚力发生转移,人们不再受孩子、外人评价等原因束缚。
其三,生活方式转变。年轻人群是离婚主力军,中年阶段婚姻相对平稳,50岁以上人群离婚率又出现上扬。与过去“二人经济联合体”的合作式婚姻不同,对多数“80后”而言,男女都有半边天,谁也不再离不开谁,个人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。人们更希望追求高质量的“完美爱情”,对婚姻的期望升高、容忍度降低。独生子女从小就受父母骄宠,一些人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大的个性。心智上的不成熟和家务上的“低能”,破灭了小夫妻婚前的美好憧憬。开始闪婚,转眼闪离。
其四,法律手续简化。民政部对婚姻登记条例和协议离婚条例进行了修改,简化了结婚和离婚程序,也使得一部分人冲动离婚变得容易。
其五,充分再婚机遇。有些人不以出轨为耻,反而作为成功标志,作为炫耀资本。更有人认为“剩男剩女这么多,离了不愁找不到新的”,使得原本脆弱的婚姻更加摇摇欲坠。
中国离婚率飙升,喜忧参半。喜的是,一个地方离婚率高并不能代表婚姻质量低下、社会混乱。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,依次是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厦门、台北、香港、大连、杭州和哈尔滨。这些城市在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名列前茅。生活在离婚法律比较宽松,观念比较开放的国家的人,幸福感更强。因为感情不好的夫妻可以顺利解体,保持婚姻关系的人,都过着质量较高的感情生活,这是更和谐的社会状态。
忧的是,离婚率越来越高,导致传统家庭道德丧失殆尽。离婚给子女带来无法弥补的精神伤害,甚至因此形成反社会人格。因离婚率高而导致“恐婚”,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。
当前是一个社会流动、职业流动、社会分化非常频繁的时代。不同职业背景、不同价值观、不同生活方式,使得异质婚姻流行。不同的家庭背景,他们的择偶观、性别分工、生育观、面子观、权利观,甚至殡葬观都不一样。但即便在多元化的时代里,对婚姻美德的追寻、赞美、升华和固守,依然是一种人文责任,一种精神回归。
失去的,总是最美好的。当我们聆听《梁祝》小提琴协奏曲,绵绵长长,幽幽远远,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爱情故事。彩虹万里百花开,花间彩蝶成双对;千年万代分不开,梁山伯与祝英台。这份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,夫复何存?当我们不断寻找新鲜刺激的时候,是否也品尝不断的失落苦果和岁月遗憾?
上一条:只要真善美,何必“高富帅
下一条:习惯看性格:运动方式看出个性